段子园

第211章 长安儒风

111永恒的不死鸟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段子园duanziyu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元光元年秋,长安的槐叶开始泛黄时,刘彻在未央宫前殿摆了整整三天的贤良对策。他坐在龙椅上,看各地荐举的儒生们穿着宽袖深衣,像群振翅欲飞的鹤,在丹墀下展开竹简,声音里满是“仁政”“王道”的字眼,忽然想起十年前在东宫,第一次翻开《春秋》时,书页间夹着的那片槐叶。

“陛下,臣以为治国当以礼法为先。”公孙弘的奏对声打断思绪。这位六十岁的儒生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襕衫,却把《礼记》背得滚瓜烂熟,“昔者周公制礼作乐,天下归心,今陛下若能...”

“够了!”刘彻挥了挥手,殿内顿时鸦雀无声。他盯着公孙弘发间的白发,想起窦太后临终前说的“儒生言过其实”,又看看董仲舒案头堆成小山的竹简,忽然起身走下台阶。

董仲舒慌忙跪下,竹简上的墨迹还未干透,“天人三策”四个大字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刘彻捡起一片竹简,指尖划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字,触感像极了当年在太液池捞起的玉简——那上面刻着秦始皇的封禅铭文,被他悄悄扔回了水里。

“董卿以为,”他盯着董仲舒的眼睛,“朕若独尊儒术,匈奴就会自灭?诸侯王就会束手?”

董仲舒额头触地,声音却沉稳:“陛下,儒术非仅仁政,更含‘大一统’之理。昔者孔子作《春秋》,内中国而外夷狄,正是尊王攘夷之意。”

刘彻的指尖停在“攘夷”二字上,想起去年卫青在河套斩杀的匈奴左贤王,血溅在他的龙袍上,洗了七次仍有暗痕。殿外传来雁鸣,他忽然想起张骞出使西域前,曾在这丹墀下立誓“不打通丝路,誓不还朝”。

“传旨,”他将竹简掷回案上,“董仲舒为江都相,公孙弘为博士待诏。”转身时,看见苏文捧着窦太后的遗像经过,老太后的目光从画像上投来,像极了当年她摔碎《诗经》竹简时的严厉。

深夜,刘彻在宣室殿看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烛火跳动,照得“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一句忽明忽暗。他摸了摸案上的青铜祭器,那是上周用来祭天的,炉灰里还沾着几缕儒生献上的香草。忽然想起公孙弘说的“礼者,天地之序也”,不禁冷笑——当年他用儒家礼仪改制,窦太后却用黄老之术压得他喘不过气。

“陛下,卫青将军从河套送来战报。”苏文掀开帘子,声音里带着兴奋,“斩首数千级,得牲畜百万头!”

战报上的朱砂字刺痛眼睛,刘彻却盯着卫青的落款——那字迹比去年工整了许多,想来是跟着董仲舒学了《春秋》。他忽然抓起毛笔,在战报空白处写下“制礼作乐,以彰武功”八字,墨汁渗进竹简,像极了匈奴人的血渗进汉家土地。

元光五年春,刘彻在长安城南郊建明堂。董仲舒穿着新制的祭服,手持蓍草占卜方位,宽袖扫过未干的丹漆,留下道淡痕。公孙弘站在一旁,盯着他腰间的玉璧——那是皇帝亲赐的,刻着“儒宗”二字,比自己的青铜环佩贵重十倍。

“博士以为,”董仲舒转头看他,“明堂该用周代的黄钟律,还是商代的大吕律?”

公孙弘笑了笑,指尖摩挲着袖口的补丁:“礼随世变,陛下既以汉承周德,自当用黄钟。只是这造价...”他瞥了眼正在搬运木料的工匠,“听说耗尽了少府半年的积蓄?”

董仲舒的脸色一沉:“昔者孔子论礼,首重诚敬,岂在钱帛?陛下欲成万世之功,岂能吝惜这点钱财?”

两人的争执被刘彻的车架打断。皇帝掀开帘子,看见明堂的雏形已现,二十八根朱漆木柱直指天际,像极了他在《淮南子》里见过的不周山。苏文扶他下车时,他看见柱础上刻着的云雷纹,与匈奴单于金冠上的图腾有几分相似。

“董卿说,明堂可通天人?”刘彻摸着冰凉的石柱,看董仲舒点头,忽然轻笑,“那朕若在此祭天,匈奴单于的头,是否能更快送到长安?”

董仲舒愣了愣,随即叩首:“陛下圣明!此乃替天行道,匈奴必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有一本进化图鉴[御兽]》《石破天穿越令狐冲》《守寡后我重生了》《普通人,但怪物之母》《人渣反派自救系统》《冷宫皇子,签到登基》《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龙只想水群,不爱待在洪荒》【科技流小说】《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

新书推荐

大炼师明美死亡游乐场五年修道三年穿越宦海沉浮(ABO)阳澄湖帝王道士之娱乐南韩一头凶残大恶龙的幸福生活无限之万界公敌妾宠银色终焉丹青曲远坂家的叛逆游戏角色大唐逐鹿风云回档一生反叛之堕天使折翼真综漫无双拳皇异界召唤赤与蓝的初始韩娱之国民导演魔法老师同人之不存在的人口袋萝莉加强版火影文娱高手乐在首尔我才不萌双马尾邪恶使徒异能古董商逆天武仙网游之少林德鲁伊韩娱之马斯克枫山五剑仙超级附身魔法大陆创世记幕末生活笔记西游往生录重生赛罗奥特曼重生之娱乐大宗师兵王鸿飞